從空中俯瞰日月潭,別有一番美感。
圖/齊柏林提供
2013.10.21 03:27 am |
鄧相揚說,日月潭盆地漢音叫「水沙連」,以拉魯島為界,東側形如日輪,西側狀如月鉤,取名日月潭,邵語叫Zintun,又稱「水社海」,周邊有青龍與金龍山等九座山脈伸至潭中,又稱「龍湖」或九龍朝珠。
他說,清朝道光年間地方官鄧傳安記載水沙連「豐水期潭面大,枯水期潭面縮」,邵族最先到日月潭開墾,成為台灣原住民族唯一與湖泊產生連繫的族群,漢族後到,向邵族租地維生。
當時的日月潭,海拔七百廿七公尺,水域四百五十五公頃,日本人後來從濁水溪上游建隧道引水到日月潭,建水社與頭社壩。
到了一九三四年完成水里等七座電廠,水位已升至七百四十五公尺、水域達七百七十三公頃,從天然湖泊變人工水庫,日月潭水力發電因而揚名世界。
鄧相揚指出,一九八○年代政府做抽蓄發電,再把日月潭水位推升至七百四十八公尺,湖面積增至八百廿七公頃,遊艇穿梭,風景更加秀麗。
水力發電建設營造出日月潭美景,日月潭也成為台灣人蜜月首選,而有「蜜月湖」美譽,接下來九族文化村開幕,帶領日月潭遊客破百萬,二○一○年日月潭纜車加上國道六號通車、陸客來台,讓日月潭觀光衝破七百八十萬人次,展現出「山中有水,水中有山」的明珠魅力。
Copyright © 2018 日月潭水社海觀光遊艇(股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DAH